我的主力电脑是2018年买的iMac 5K 2017款,它是支持P3广色域的,只是CPU依然跟不上时代了,还是I5的3.4G。无论是跑本地大模型,还是编译,视频剪辑都有些不够看
正好赶上M4的Mac mini推出,可谓性价比之王,直接下单购买。但是在显示器选择上考虑了很久,实在是找不到替代品。我也考虑了Dell的u2723qe,27寸4K屏,面板和iMac这款类似,最终还是放弃了。
首先u2723qe不打折的话需要人民币3200块钱,其次iMac在二手市场只能卖不到2400块钱,相当于我需要多掏800块钱换来一块4K屏幕。而如果我能把iMac改造成显示器的话,可能更加省钱。
最终我花了人民币316得到了一块相当于Studio Display的屏幕,它自带音响、麦克风、摄像头,同时支持P3广色域,支持10bit色彩深度,支持HDR和HiDPI,还可以用媒体键控制亮度、音量。
采购清单
5K驱动板JRY-W9CUHD-AA1 typec LM270QQ1/LM270QQ2 5120*2880 价格840
12V5A电源适配器 3C认证电源适配器 价格33.5
USB免驱动麦克风模组 价格45.24
USB自带驱动板1200万像素、135度广角4K镜头 价格172
蓝牙功放+分频器 88
全功能USB Type-c数据线 38
总价格1216.74
5K显示驱动板
这个是改造的核心,实际上目前有三个型号的板子可以用
- R1811 这个比较贵,大概1500左右,它可以使用一根1.4的DP线实现5K
- R9A18 这个相对便宜,大概600左右,它必须使用两根1.2的DP线来实现5K,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有人用一根也能上到5K,我不确定是否可行,因为从理论数值来看是不太行的
- JRY-W9CUHD-AA1这个价格在中间,其实如果不追求10bit色彩深度的话也是大概600块钱,但是既然屏幕支持10bit色彩深度,虽然我可能用不上,但是花840块钱就可以实现Studio Display一样的效果还是蛮值的
JRY-W9CUHD-AA1这个板子长这个样子,它的接口很丰富。
有两个HDMI接口,一个DP接口,一个type C接口,两个USB A和一个USB B接口,同时还有耳机输出接口,这就让改造Studio Display变的可能。
改造开始
我是完全参考iFixit上面的经验来拆机的,强烈建议仔细看几遍,最好能有一台电脑在旁边随时查阅
1. 去除粘胶
分离屏幕需要这个分离工具,它一段是一个滚轮,用于破坏屏幕和主机框架之间的胶,另一侧是一个敲棍,你可以用它来实现最终的分离(我并没有使用卡片工具)
这个工具的深度是刚刚好让你不会破坏到iMac正上方的摄像头模块的,所以其实可以大胆的用力滚动。这个技巧就是你插入的时候要温柔一点,但是你滚动的时候可以大力一点。也就是说纵向插入的时候要慢,但是滚动的时候可以快一点。等到屏幕的左、上、右三个方向都可以顺利滚动的时候,就可以用另外一端来慢慢撬动屏幕,让它的缝隙越来越大。建议左右撬动,不要上下撬动。
2. 分离屏幕
当屏幕可以打开之后,慢慢的拉开屏幕,大概30度,或者40度,按照ifix的经验分享,把屏幕数据线和电源线拔掉。就可以去除底部的粘胶了
3. 把iMac全部拆解
我想省一些笔墨,因为ifix里面写的很详细,中间过程中只有拆解麦克风模块的时候有些问题,因为它太小了,线也很细。因为它几乎卖不掉,所以我直接把它破坏掉了
最终的效果是这个样子,我留下了摄像头模组,原本我没想再花172块钱去买摄像头模组,但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出售二手配件只花了我半天时间,所以我明天会把它也拆下来。因为这个地方没有摄像头,屏幕上方会有一个明显的空洞,影响颜值。
4. 屏幕测试
我使用了一根支持8K视频的全功能USB Type-c数据线来进行连接,这根线尽量买好一点的,毕竟Type C线很多品种,材质不好影响数据传输。我们需要通过这根线来传输视频数据、声音数据、同时还要回传麦克风和摄像头的数据,所以还是买好一点的吧。
把屏幕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接到驱动板上,通电测试,毫无压力!然后看下分辨率是不是5K没有问题之后,断电开始布线。
5. 安装麦克风模组
用双面胶把麦克风模组直接粘在框架内侧,这里是iMac原本的麦克风的地方,仔细看有两个小孔用于获取声音。这个设计是真的很厉害,收音效果和iMac一样。另一侧把USB插到驱动板上即可。
6.开始布线
先把左右喇叭安装到原来的地方,这里有两个方案。
方案1. 左右喇叭可以直接用线连接然后插到驱动板上的音频输出接口,但是没有功放的话,出来的声音和iMac原本差很多(虽然原本也不怎么样)
方案2. 左右喇叭使用分频器额连接一个小的功放,功放使用耳机插口来播放声音。这样的好处是声音效果会好一些,不过弊端是还需要一个电源线来给功放供电(我找了很久都没有USB供电的,因为这款驱动板如果给到25W电源的话支持反向充电的)
驱动板建议放在原本iMac电源板的位置,因为它背后贴了绝缘贴纸,比较方便。只需要四个角用双面胶粘上即可(选择2.5毫米厚的)。
然后把两个分频器、以及小功放都粘在框架背面,从内存口出去的一共是如下几根线。
- 驱动板电源线
- Type C线
- 功放电源线
7. 最终效果
最终效果,实现了5K分辨率、HDR10bit,P3广色域
快捷键
下面还需要用到两个APP来实现快捷键控制亮度和声音,毕竟如果直接用手去调屏幕,用手去调整音量的话,那就不能叫做Studio Display啦。
Sound Source
安装这个APP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快捷键来调整音量大小,包括静音,而小功放本身就可以放到iMac的框架里面,不需要手动调节啦
MonitorControl
使用这个APP可以同时控制两个屏幕的亮度,鼠标在哪个屏幕上就可以调整哪个屏幕的亮度,也可以同步调整。(据说开启DDC,单用这一个APP就能实现声音调整,但是我还是觉得Sound Source比较好用,毕竟它可以实现分APP的声音控制,还可以控制麦克风大小等等,随时切换声音是用喇叭播放还是用mac mini播放)
最后
原本我没打算买摄像头模组,毕竟172块钱还挺贵的,最主要的是,我几乎没用用到摄像头的时候。仅仅是为了某些网站的注册,需要做KYC认证的时候用过一次而已。
不过我把拆下来的逻辑主板、硬盘、内存、电源板、风扇打包卖了900块钱,所以还是下单买了摄像头。让我没想到的时候我卖的很快,上午我拍好照片并上架了二手平台,下午就有人买走了,可能是我的售价比较便宜吧。
所以我为了改装一共花费了人民币1216.74,拆下来的配件卖了900块钱,等于我一共花了人民币316.74,就得到了Studio Display同款屏幕。
Studio Display的售价是人民币11499,就算我用2400的价格卖掉iMac,我还需要花9099块钱。
如果我直接买Dell的4K显示器,我需要花费800块钱,而只得到一块4K的显示器,它没有音箱,没有麦克风,没有摄像头
如果你也有iMac,并且购买了Mac mini,我强烈建议你自己动手,这很划算,而且很有成就感!